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精釀啤酒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們對精釀啤酒有了解嗎
之前僅僅針對少數消費者的冷門產品精釀啤酒,近兩年在消費升級環境下成為啤酒圈中的熱門消費品類。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精釀啤酒消費圈快速擴大的背后是國內消費者認知度較低、價格亂象、質量難保等問題。作為啤酒行業風口的精釀,如何贏得公眾認可、實現長遠發展,仍有待市場檢驗。
商家單向定價
近幾年,精釀啤酒順應消費升級大環境,逐漸成為消費新寵。北京商報記者調查5家在精釀圈里小有名氣的啤酒館后發現,國產精釀啤酒頂著高端啤酒的頭銜,除產品價格遠高于普通工業啤酒外,商家自由定價致使精釀啤酒價格參差不齊。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5家酒館中最少的精釀產品數量在10種左右,最多的產品數量則超過40種,產品價格雖然有相同之處,但定價的產品卻沒有共性。精釀啤酒的價格整體在20-80元/杯的高價格區間,由商家自由發揮,整體呈現出“多、雜、亂”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5家酒館中近一半的精釀啤酒產品名稱中都沒有對釀造原料或啤酒種類做出適當標示,沒有可供消費者參考的產品信息。“帝國玫瑰”、“左岸”、“旋轉野馬”等詞匯代替精釀啤酒品類。同時,當北京商報記者任選一款精釀啤酒,詢問酒館工作人員該產品釀造成分時,普遍得到“不是很清楚”的回應。精釀啤酒是否樣樣貨真價實,具有疑問。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近兩年,傳統啤酒萎縮、行業消費升級,精釀啤酒因此成為熱門消費品類,吸引大量對精釀啤酒一知半解的商家涉足。且精釀啤酒屬于新興市場,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暴利,大部分商家只考慮利潤最大化,進行單向定價,價格亂象在所難免。長期價格混亂,會對整個精釀行業的健康發展形成阻礙。
混淆高端概念
據了解,精釀啤酒作為舶來品,在中國消費市場并沒有明確的產品定義,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認知度也并不高。受訪的5家精釀啤酒館中,有4家酒館工作人員均對記者表示,精釀啤酒目前在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消費者沒有真正認識精釀啤酒這個品類,部分消費人群選擇精釀啤酒是憑借個人口感愛好,但更多人消費精釀啤酒是對高端啤酒概念的追求。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李威指出,目前中國消費市場對精釀啤酒沒有明確定義,國內精釀啤酒仍參考美國精釀啤酒廠定義標準:首先,精釀啤酒廠必須持有75%以上的股權,保證企業獨立性;其次,每家精釀啤酒廠年產量不能超過600萬桶,規模不能很大;然后,精釀啤酒廠需要堅持傳統釀造工藝。
啤酒專家方剛對此表示,美國對精釀啤酒廠的定義標準不完全適合中國精釀啤酒,國產精釀啤酒有自己的特點。相比美國精釀啤酒產業,國產精釀啤酒規模小,消費者認知度低,整個發展仍處于萌芽狀態。
北京商報記者同時隨機采訪幾位消費者后普遍得到,“對精釀啤酒沒有很深了解,只是覺得口感不錯”、“精釀啤酒或許是釀造的原料用量比較多,糧食含量多”、“好像精釀啤酒里面有活性酵母,對人體有益”等模糊的回答。消費者對精釀啤酒認知度低,部分不良商家也因此有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機會。
據了解,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均有生、熟之分。鮮啤酒一般使用酒桶盛放,熟啤酒則經過殺菌程序,以瓶裝、罐裝的形式出售。未經過殺菌的精釀啤酒雖然與工業生啤盛放方式相同,但產品成分中多含有活性酵母。有些商家會打著精釀啤酒的名義,向消費者出售桶裝的工業鮮啤,以假亂真。此外,瓶裝、罐裝的精釀啤酒里沒有活性酵母,部分精釀啤酒商家在銷售時也不會明確告知消費者,存有混淆、誤導消費之嫌。
產品質量堪憂
國內很多精釀啤酒商家最初都采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在一定規模內,商家使用自有釀酒設備在店內進行釀造和出售,屬于合法行為。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自產自銷的商家不受管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整個精釀啤酒產業處于野蠻增長的階段。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成為精釀啤酒行業普遍現象。
李威指出,精釀鮮啤酒的保質期一般在一周左右,而經過殺菌的精釀啤酒保質期一般為一年。但瓶裝精釀啤酒經過殺菌后,活性風味缺失,口感會大打折扣。
據調查結果得知,北京市場中的精釀啤酒館,旺季補貨周期大概在半個月到一個月,遠超于精釀啤酒七天保質期,啤酒質量難以保障。同時經北京商報記者隨機送檢精釀啤酒后發現,一款標示為帝國精釀茯茶啤酒(雙龍啤酒)355ml的美國進口精釀啤酒中,竟然含有細菌成分,質量堪憂。
方剛對此表示,目前消費者對精釀啤酒沒有概念,國家針對精釀啤酒沒有政策,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整個產業“小而雜、雜而亂”的特點逐漸凸顯。精釀啤酒市場需求大,短期內將保持快速增長。因為大規模啤酒企業無法對接這種碎片化、個性化精釀消費市場。目前精釀啤酒份額非常小,之后消費者認知度提高,產品質量得以管控,精釀啤酒或將擴大在啤酒產業中的占比,未來也有產生主導精釀品牌的可能性。
精釀啤酒的市調分析
啤酒是國人非常愛喝的,但是對于習慣于喝啤酒的各位來說,對于啤酒的分類,又有幾分概念呢?
看到這問題,很多人大概會這樣劃分:燕京啤酒、哈爾濱啤酒、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等等。
這是按照啤酒的品牌進行的一項分類,但其實這類啤酒都可以歸類為一種:工業啤酒。
嚴格意義上來說,啤酒有這兩種類別:一是艾爾,二是拉格。前者是上發酵,酵母浮在上面,發酵時間短;后者酵母沉在底部,低溫發酵,時間往往需要半個月以上。
我們常喝的工業啤酒,多半是淡色拉格。
我身邊有不少喜愛喝酒的人,但若是問對精釀啤酒的了解程度,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說沒有喝過,就更談不上了解了。
在附近的便利店內,架子上基本看不到精釀啤酒的蹤影,去問老板,基本都會這么說:便利店一般都不會賣這種東西,連鎖店的話興許有。
有的甚至你無論提出哪一款精釀啤酒的牌子,對方都全然沒聽過,甚至會反問你這是不是雜牌子。
為此,我還多去了幾家更大型一點的便利超市,擁有精釀啤酒的還是少之又少。最終還是在住處附近的地下超市看到了貨架上整齊擺放的企鵝、羅斯福等啤酒。
雖然這只是筆者身邊的現狀,但以小見大,若非是酒吧或者特色酒館的常客,大家對于“精釀啤酒”這個概念還是比較陌生的,因此盡管精釀啤酒要比工業啤酒質量好、風味香,但在國內二三線以下的城市,市場占有額還是相當小。
工業啤酒的優點非常明顯:低廉、制作成本低、極易保存,但在以往,工業啤酒之所以能夠迅速占領國內酒市場,主要還是價格上的優勢,因為大家只能夠買得起啤酒,最終成了國人擺脫不了的習慣。
如今隨著國民能夠支配的財富日漸富足,對于商品的挑選,價格已經不再說主要的參考標準,尤其對于年輕人而言,會更加追求新鮮和個性。
據權威數據表明,近幾年來,工業啤酒的銷量已經明顯下滑,大家對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味道早已產生了厭倦心理,再加上虛榮心的主導,會更加注重品牌和口感。
但就我了解到的而言,很多已經實現財富自由、且異常喜愛酒的中年人,偏愛國外的威士忌、白蘭地或者葡萄酒,對于精釀啤酒,鮮有品嘗,甚至未曾聽過。
大多數人早早便對啤酒形成了固有印象,認為精釀啤酒也不過是酒精濃度較高一些的“大綠棒子”罷了,自然了無興趣。
因此,精釀啤酒在國內,主要是受20到35歲之間年輕群體的青睞,他們之中有很多喜愛酒吧、酒館,自然與精釀啤酒有了更直接的接觸。
對于個性、灑脫的男生女生而言,一個好的品牌名字,很多時候甚至比產品本身的質量要重要。比如迷失彼岸、角頭鯊、帝國世濤等,這類帶有喪感和文藝氣息的名字,再加上獨特的瓶身和包裝貼紙,在進入視野的那一刻,幾乎無法抗拒。
一個好的文案,真的能夠做到“化腐朽為神奇”。
因此,如果要打開精釀啤酒在國內市場的窗口,一般是從青年群體著手。
打開一個市場窗口,要盡量體現產品的獨特性
很多人都說,新人接觸精釀啤酒往往是從白啤開始,一般來說,精釀啤酒的顏色越淡,濃度就越低(除了樂曼果味外),入嘴后受到的刺激就越小,此款精釀啤酒以福佳白最為典型。在超市的貨架上,多次看到福佳白常有空缺,而其它的精釀啤酒很多擺放得方方正正,無一空缺,形成了鮮明對比。
福佳白的酒味不濃,有一種不會讓你沉醉其中的淺香,入口后會迎來一股淡淡的酸味,作為入門的精釀啤酒,福佳白的價格非常地道,在筆者附近的商場內,只需要8.9元,便可取來享受。
它之所以同比其它精釀啤酒,會在銷量上取得相對成功,便是原始的“價格優勢”。對于來超市選購精釀的人來說,往往是慕名而來,要么便純粹嘗個新鮮,并非是正式地享用,自然不會一開始選用價格偏貴的。
而福佳白在精釀啤酒中又是相當主流的品牌,因此你在各大超市中,會發現福佳白幾乎都是賣得最好的。
福佳白可以在校園對學生進行宣傳,很多的校園酒吧與清吧都會有它,主要價格親民,學生們能夠承擔得起,去這樣的特色場所,大學生們也想體驗不太一樣的東西,因此若是經營校園清吧,很多老板都將福佳白和科羅娜作為一個精釀啤酒的窗口,如果銷量不錯的話,會再試著去進一些更為濃烈昂貴的精釀啤酒,滿足學生們的個性需求。
但這樣的效果并不太好。在筆者未畢業的時候,母校農大有一家酒吧開在熱鬧的紅旗市場內,酒吧規模不大,但生意異常火爆,但是不論你何時進去,精釀啤酒始終只有科羅娜和百威啤酒(百威有自己的精釀啤酒)這兩類。
那個老板是個年輕人,曾經也是農大的學子,我與他有過交談,他大概是說在農大太貴的酒,學生們不太喝得起,而且大家確實也不太懂酒,因此他的店內一般是工業啤酒和知名度較高的紅酒。
我最近去了市內一家清吧性質的酒館探店,這家酒館主營的便是精釀啤酒。
我和負責招待的酒館小哥交談,問他酒館里什么牌子的精釀啤酒賣得最好。
小哥對此心里也沒有非常有數,說賣得都差不多,酒館里并沒有主推的啤酒。
我繼續問他作為新手,該怎么選擇精釀啤酒。
他建議我喝果味的,比如說林德曼和樂曼水果系列的啤酒。
我看到酒館里多半是女生,愛喝的酒的顏色也以棕色居多,于是對他說:你們這里果味的啤酒一定賣得很不錯。
小哥很認同地說是很可以,所以也推薦我喝果味的啤酒,以后可以多帶女孩子過來,這種酒女孩子一定愛喝。
我笑著說一定,然后和朋友隨便選了一個位置坐下。
我一開始點了6瓶啤酒,一瓶福佳白、一瓶科羅娜,還有兩瓶是樂蔓水果和修道院的酒(其中有羅斯福8號,另一瓶記不清了)。
樂蔓水果的果味很重,但酒味很淡,初次品嘗感覺像是雞尾酒和葡萄酒調和而成,難怪深受女生的喜愛。
至于福佳白和科羅娜,對比其它的精釀啤酒,和工業啤酒的味道真的很相似。所以很多人都說新人要入精釀啤酒的坑,都要先喝白啤。
但換個思維來說,正式因為如此,新人才不應該要以這類白啤作為一個開端。
我留意過酒館貨架上的精釀啤酒,科羅娜和福佳白的價格算是相當便宜了,但是在銷量上面,較比其它精釀啤酒,似乎并未取得優勢。
我們入座沒有很久,隔壁的位置來了一群人,其中有男有女,他們點了零食和一打棕色的啤酒,后來我偶然發現棕色的啤酒其實就是我正在喝得樂曼水果,至此,他們沒有點過其它種類的啤酒,全程都在和彼此進行游戲互動。
我開始觀察四周,在其它的座位,大家點得精釀啤酒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種類卻很單一,要么來一打1664,要么就是兩打林德曼,像我這種想要盡可能地品嘗到不同精釀啤酒的人,反倒是少數——除了我們以外,就只看到吧臺上坐著的一位女孩子在獨自嘗試不同的精釀啤酒。
以上的這些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大多數去酒吧或者清吧酒喝的人,主要目的并不是喝酒,而是娛樂與社交,對于這類群體來說,什么樣的酒都不重要,只要有酒就可以了。就像一些無酒不歡的人,他們只是光喝酒,但是一點也不懂酒。
因此,酒館小哥要是能知道酒館里什么樣的酒賣得最好,反倒奇怪了,畢竟很少有客人會指定說要喝什么樣的酒,大家對于喝酒都很盲目。
于是很多的酒館也就懶得再折騰,也不對店內的產品進行任何宣傳活動,索性就讓酒館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社交娛樂場所了。
但是一些特別有情懷味的特殊酒館,老板深受酒文化熏陶,會很熱情地對自家店內的精釀啤酒進行宣傳與介紹,娓娓道出各類品牌的歷史淵源,并且推出自己最認可的招牌啤酒,進行酒文化的傳播。
像這類特別注重情懷和酒味文化的酒館,一般不會傾向于福佳白和科羅娜這類啤酒,因為在近年來,這兩類白啤的質量明顯有所下滑,實際上的口味已經和工業啤酒所差無幾,很難讓人相信它們不是下發酵的淡色拉格。
尤其是科羅娜,因為和冠狀病毒重名,墨西哥那邊已經宣布停產,若是市面上再大量流出價格低廉的科羅娜,反倒更叫人心疑。
如果一個想要嘗試精釀啤酒的新人,首選科羅娜這等白啤,感覺卻和平常喝得青島啤酒差不多,價格還那么高,會實在想不通多花出的錢意義在哪里。這對于新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負面反饋,很不利于精釀啤酒的推廣。
因此要進行精釀啤酒的推廣,價格反而是第二要素,最重要的是你得讓一個只喝工業啤酒的人,感受到和工業啤酒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才會承認精釀啤酒確實有自己的獨特性,才會在以后也會愿意掏錢。
至于我在前文說得那家商場福佳白賣得好,也僅限于精釀啤酒,事實上精釀啤酒總體上來說,都遠不如白酒、紅酒、工業啤酒好賣,想喝好酒的人,一般都會選國外名酒,精釀啤酒夾在名酒和工業啤酒之間,處境是非常尷尬的。
精釀啤酒的主要銷量還是來自線上
在線下,精釀啤酒的銷量一般是依靠酒館和清吧來帶動的,為了實現更大的利潤,市內的這種場所都很少有工業啤酒。因為工業啤酒的價格大家都有底,價格太貴的話,不太好賣,但是精釀啤酒的價格,相對來說就沒有那么透明了,各個酒館自主定價,能夠賣得很便宜,也能夠賣得很貴。
甚至有的啤酒明明就是工業啤酒,也被貼上了“精釀啤酒”的標簽,使得價格直接漲了好幾倍。
至于在實體便利店或者超市,就堪稱是“一敗涂地”了。店主要么不進,即便是進了也很難賣出去。
但是在線上,精釀啤機的銷量還比較可觀,不論是在京東還是淘寶,銷量甚至比工業啤酒差不了太多。
我思考過這個問題,認為有這兩大原因:
其一是一些真正想喝精釀啤酒的人,會因為酒館的價格而卻步,而且酒館內酒的種類并不齊全,再加上很多年輕人沒有實體店購物的習慣,于是只好在網上搜索;
其二是B站或抖音等媒體大V的宣傳,使得更多人知道了精釀啤酒的概念,想要嘗試,但沒必要因此去清吧酒館,自己先去網上購買,這樣更方便也更有意義。
事實上,真正喜愛精釀啤酒的人,大多不是酒吧和清吧的常客,他們會自己定期在線上購買,若是身邊有一樣愛好的朋友,偶爾也會去專注于精釀啤酒的特色酒館。
酒吧和酒館雖然對精釀啤酒的促銷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酒吧無論賣什么酒,只要價格反差不大,都會有這樣的銷量,這種銷量的帶動并不能代表消費者的認可,也無法為精釀啤酒帶來好口碑,因為這并不是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方式,很多時候消費者是因為沒有其它的酒可選。
線下模式也仍有廣闊空間
目前線上精釀啤酒肚市場相對可觀,但問題在于可能已經接近飽和,畢竟精釀啤酒的愛好者規模只有這么大,而且他們會更傾向在固定的店鋪購買。相反線下的精釀啤酒銷售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這就需要賣家在前期投入相當巨大的成本去宣傳了,這個案例可以類比于長沙著名的奶茶品牌茶顏悅色。
茶顏悅色是 2013年創立,到了2015年才注冊了這個商標,那時候茶顏悅色雖然有一點小名氣,但是影響力相當有限,后來隨著抖音和一些文案媒介的興起,茶顏悅色在宣傳上投入了巨大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幾乎和“長沙網紅打卡”這一詞匯聯系在了一起,于是在2017年后迅速興起,如今在長沙已經幾乎是每隔50米就會有一家。
誠然,茶顏悅色是國內公司自創的一個品牌,奶茶是一種快消品,而精釀啤酒則大多是進口國外,即便是國內,也已經有幾家大的啤酒公司,市場基本已經固定,自然不適合自己再創造一個新的精釀啤酒品牌。二者在產品上面沒有任何可比性,但茶顏悅色采用的是線下經營模式,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因此精釀啤酒雖然不能夠在產品研發上復制茶顏悅色,但是可以在銷售模式上面進行一定的借鑒,比如說開一家特色的酒館,專注于精釀啤酒文化的銷售,除了文化的渲染和傳播外,也可以在店內加上一些自己的小創意,好讓自家的店和其它千篇一律、沒有靈魂的酒吧或酒館區分開來。
這種方式是有過成功案例的。
比如說上海的“啤酒阿姨”,店里的啤酒基本上都是進口的,但是卻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文化,成為國內啤酒行業最富盛名的一家酒館。
店主張銀娣并沒有自己去研發酒,但是她對于啤酒很懂,無論是品牌、文化、還是各類啤酒的品嘗方式,都堪稱是專業。雖然啤酒沒有自釀,但是將創意充分用到了店內的點心小吃上面,美食配美酒,童叟無欺,顧客喝得開心,下次想喝酒了還會再選擇這一家。
“啤酒阿姨”在宣傳方面沒有像“茶顏悅色”投入這么大,前期的推廣模式主要是依靠老顧客的主動介紹,因為體驗好,所以顧客帶朋友喝酒,都會去她的店,朋友也覺得不錯,于是再帶上自己的朋友,一些外國人也在她的店里喝出了家的感覺,就這么久而久之,最終成為了如今國內酒館行業中的“星巴克”,受到精釀啤酒愛好者們的一致認可。
對此我有了其它的想法:若是宣傳力度再大一些,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這雖然只是一個假設,但若是不出意外,勢頭應該會比現在還要好,畢竟投入與回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相關的。
啤酒阿姨的名氣很大,但它的影響力主要還是體現在上海。目前長沙雖然也有幾家還不錯的酒館,但是并沒有像“啤酒阿姨”那樣占據絕對的品牌優勢,因此長沙在酒館行業這一塊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相對的,精釀啤酒在酒館模式的促銷上,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精釀啤酒的的品牌推廣要認準定位
如果一個精釀啤酒的品牌,想要實現持續市場的輸出與推廣,需要首先做好自己的定位:是低價格、高情調、厚文化、貴族路線還是少女風格?
比如說芙力草莓,這類啤酒主要受女性群體的青睞,但也可以改變營銷思維,利用“情人”這一主題走男性路線,很適合在情人節、七夕節、雙十二等節日進行文案宣發的銷售策略。
橙色炸彈這一類就適合走兄弟情或者硬漢風格了,它略微重口,喝到嘴里,會有一股類似烈酒的灼燒感,各類芳香在口中交疊碰撞,讓人回味無窮。
而一些口味較為獨特的啤酒,除了用有趣走心的文案去吸引顧客外,或許還可以考慮一下在喝酒的方式上面進行一點科普。
大學時筆者曾去同學家玩,為了晚上的聚餐,有人在超市購了一瓶白熊。
那時我們都不懂什么是精釀啤酒,打開了白熊后,延續著喝哈爾濱啤酒一樣的習慣,往嘴里大口灌,然后得出結論:這種雜牌酒一點兒也不好喝。
持這種觀點的人,其中就包括了一直非常喜歡喝酒的同學。
我還問過大學時一個整日幾乎都在酒桌上度過的朋友,他也直言沒有喝過精釀啤酒。
這個實例可以說明,很多人盡管喜歡喝酒,但是對于酒文化,懂得并不多,精釀啤酒更是聞所未聞,很容易將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混為一談,甚至刻板地認為精釀啤酒就是“雜牌啤酒”。且只要是啤酒,便習慣性地往嘴里大口灌,自然覺得難喝無比,
今后也不再嘗試任何精釀啤酒。
有的精釀啤酒,一定要小酌一口,像個優雅的紳士一般,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它的清香、奢苦和甘醇。
所以在對精釀啤酒進行宣傳的時候,可以在文案宣傳上面兼顧這一點,讓大家明白這款精釀啤酒該如何飲用,這樣在進行推銷的時候才不會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盒馬、海底撈等知名企業加入精釀啤酒市場,該啤酒受到了哪個群體的喜愛?
盒馬、海底撈這些知名企業之所以加入精釀啤酒市場,是因為精釀啤酒將會在未來啤酒市場上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當前精釀啤酒非常受年輕群體喜歡,人們受文化和愛好的影響,對精釀啤酒的喜愛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大眾啤酒。
盒馬、海底撈這些知名品牌之所以會進軍精釀啤酒市場,是因為對于當前大眾啤酒銷售量逐漸下降,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年輕人和中層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受文化和個人生活品質影響,對于啤酒的要求已經不再滿足傳統意義上的啤酒,他們想要追尋一種能夠提高層次和品質的啤酒,以此滿足自己的飲用需求。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工業性罐裝啤酒來說,精釀啤酒口感更為醇厚,麥芽度更高,甚至價格也會有些差異,精釀啤酒受到了他們追捧和喜歡,精釀啤酒的市場也就打開。
河馬海底撈這些知名企業的資本眼光是非常長遠,他們當前已經開始布局新型啤酒市場,在傳統啤酒市場上他們已經占據了領先地位,打開了銷售通道,未來他們只需要推出屬于自己的精釀啤酒品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當前消費群體呈年輕化,大部分高消費群體都是由年輕人組成,他們是消費主力軍。盛夏來是喝啤酒吃燒烤的季節,精釀啤酒才能滿足這一部分高消費群體需求,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啤酒已經不能夠獲得大眾市場青睞。
以上可以看出,盒馬以及海底撈這些知名企業之所以加入精釀啤酒的市場,是在他們的市場調研以及數據分析中認為未來精釀啤酒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廣,擁有無窮活力,這些精釀啤酒已經受到了當前主要消費群體的年輕人喜愛,普通的大眾型啤酒不能滿足他們消費欲望,只有這種精釀啤酒才能顯得更有文化,更有不同。
關于《精釀啤酒市場營銷環境分析》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